软组织炎

文章来源:成都大观医院  发布时间:2014-12-08
一、腰背肌纤维织炎(腰肌劳损 Lumbar muscle strain
腰背肌纤维织炎(腰肌劳损)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,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、甚至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,常被用作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的总称,也有人称为功能性腰痛。
病 因
1积累性损伤: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,可经常受到牵张,受力大而频繁的组织,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、出血和渗出。断裂组织修复和出血、渗出被吸收后,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。这些组织易牵拉/压迫内在神经纤维产生腰痛。
2 迁延的急性腰扭伤:急性腰扭伤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,损伤的肌肉、筋膜、韧带修复不良,产生较多瘢痕和粘连,致使腰部功能减低且易出现疼痛。
3 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:长期弯腰或坐位工作,使腰背肌长期处于牵拉状态,出现痉挛、缺血、水肿、粘连等,有人称之为无菌性炎症。
4其他:先天性脊柱畸形,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,可导致腰背组织劳损。体弱、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激能力降低。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容易产生劳损。
临床表现
腰痛症状时轻时重,一般休息后好转,劳累后加重,不能久坐久站,须经常变换体位。有些患者在棘间、髂后上棘、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、腰椎2、3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,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。
诊 断
1 腰骶部有劳损史,或暴力损伤史,外伤治疗不彻底,日后反复发作。
2 腰痛,多为隐痛、酸痛、钝痛,时轻时重,反复发作、休息后减轻,劳累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。
3 脊柱外观一般正常,可有轻度侧弯。俯仰卧活动多无障碍,韧带、肌肉骨骼附着点处有疼痛和压痛点。
 5X线检查排除骨疾病。
治 疗
1 保健疗法  适当休息,定时改变姿势,避免长时间弯腰持物等。必要时可在工作中使用腰围,但休息时则应摘下,以免继发废用性肌萎缩,加重腰段脊柱的不稳定。同时加强主动功能锻炼,训练腰部肌力量,以增加未受损害肌的代偿调节能力。
2疼痛部位理疗,以及手法和力度适当的推拿,按摩,均有助于缓解症状。
3 压痛点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封闭治疗。
4 疼痛明显影响工作和休息时,可服用非甾体抗炎剂,也可辅助应用肌肉松弛剂。
 
 
二、狭窄性腱鞘炎 Stenosing tenosynovitis
任何一根长的肌腱在跨越关节的部位,都有坚韧的腱鞘将其约束在骨上,防止肌腱向关节屈面和两侧滑移。腱鞘和骨形成弹性极小的“骨—纤维隧道”,腱鞘的近侧或远侧边缘为锐缘,肌腱在此缘上长期、用力摩擦后即可发生腱鞘炎和肌腱炎,即水肿、增生、变性、肥大等慢性炎症。但因腱鞘坚韧而无弹性,使得局部腱鞘相对狭窄,故称狭窄性腱鞘炎(图10-1)。临床上以指屈肌腱腱鞘炎,拇长屈肌腱鞘炎,拇长展肌与拇短伸肌腱鞘炎最为常见。在手指掌指关节处发生的指屈肌腱鞘炎,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;拇指掌指关节处发生的拇长屈肌腱鞘炎,又称弹响拇;在腕部为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鞘炎,又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。
病 因
手指长期快速活动,如管弦乐的练习或演奏等;手指长期用力活动,如打乒乓球、写文稿,打字、织毛衣等慢性劳损是主要病因。
如患者本身有先天性肌腱异常,类风湿关节炎,产后,病后虚弱无力等更易发生本病。
临床表现  
1疼痛:多数患者不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,多主诉手部疼痛,关节活动不灵活或活动时弹响。
图12 结节:病变部位(掌骨头掌侧或桡骨茎突处)可触及痛性结节,关节活动时可随肌腱上、下滑动。3.  功能障碍:早期表现为关节活动时弹动感或弹响,晚期表现为关节交锁,
屈伸功能障碍。
 
 
 
 
 
诊 断
1
关节的弹响或交锁。    图10-1 狭窄性腱鞘炎
2局部压痛:在掌骨头掌侧或桡骨茎突处,常伴有结节。
3.  Finkelstein征阳性:如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,握拳尺偏腕关节时,桡骨茎突处出现疼痛。
治 疗 
1局部制动和腱鞘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有很好疗效。但注射一定要准确,注入皮下则无效,一旦注入桡动脉浅支,则有桡侧三个手指血管痉挛或栓塞导致指端坏死可能。
2非手术治疗无效,可考虑行狭窄的腱鞘切除术:局麻,在痛性结节处作一小切口,充分暴露腱鞘。此时被动活动病人手指,即可见到膨大的结节在腱鞘狭窄处上,下移动。认准腱鞘狭窄增厚处,用小尖刀从一侧切开该处腱鞘,再用小剪刀剪去狭窄腱鞘的两侧及前壁,以达到彻底解除狭窄的目的。
 
 
 
三、腱鞘囊肿  Ganglion
腱鞘囊肿是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,病因尚不太清楚。有单房性和多房性之分。腱鞘囊肿与关节腔或腱鞘滑膜腔密切相关,囊肿壁的外壁为纤维组织构成,内壁与关节滑膜相似,囊内充满无色透明胶样粘液。囊腔可与关节腔或腱鞘相通,交通处多形成活瓣结构,允许关节液进入囊肿,而囊肿内液体不能回流关节腔内。但也有与关节腔及腱鞘不相通而成封闭者。
临床表现
1 手腕背侧、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局部隆起包块,生长缓慢,很少有疼痛或不适。个别发生于腕管或掌部小鱼际者,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,出现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。
2 肿块呈半球形,豌豆至拇指头大小,一般不超过2cm,表面光滑饱满,与皮肤无粘连,触之坚硬,有弹性,可有囊性感,基底固定,压之有酸胀或痛感(图10-2)。
67_1
 
 
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图10-2 腕桡侧肿块   
诊 断
1 腕背侧、掌侧或足背等处出现半球形、表面光滑、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。
2 肿块生长缓慢,压之有酸胀或痛感,基底固定。
3 X线摄片显示骨关节无改变。
治疗原则
1有的腱鞘囊肿可以自消,但时间较长。
2浅表囊肿可用外力挤压破裂,囊液可自行吸收,但非常容易复发。
3局麻下用粗针头穿刺,尽量抽尽胶状液,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12.5-25mg,加压包扎,每周一次,连续2-3次即愈。本方法简单,痛苦少,但也有较高的复发率。
4 手术治疗效果最佳。手术必须仔细将全部囊壁连同周围部分正常的腱鞘、腱膜等组织、包括关节交通口处的活瓣结构彻底切除,术后较少复发。复发者,仍可再次手术切除。
 
 
 
 
四、肌附着点炎
 
1.肱骨外上髁炎
肱骨外上髁炎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群的长期、反复、强烈的收缩、牵拉,使其附着处肱骨外上髁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积累性损伤,肌纤维产生撕裂、 出血、机化、粘连,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而引起的临床症状,又称肱桡关节滑囊炎和前臂伸肌总腱炎(图10-3),因常见于网球运动员,故俗称“网球肘(tennis elbow)”。主要好发人群为中年人,男多于女(约3:1),右侧多见,多见于长期从事手和腕部活动的职业,如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运动员、木工、钳工、油漆工、砖瓦工和家庭妇女。
临床表现
1 肘关节外侧局限性疼痛或持续性酸痛,尤其是前臂旋转、腕关节主动背伸时,疼痛更为明显。可放射至前臂、腕部或上臂。握物无力,提暖壶倒水、扫地、拧毛巾等动作困难。
2 有局限性压痛点,多位于肱骨外上髁、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处。肘关节无肿胀,活动正常。
3 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(Mills试验)阳性:伸肘屈腕握拳,然后前臂旋前,引起肘外侧疼痛。 
图3诊 断
1 发病缓慢,与经常用臂力有关;
2 .肘关节外侧疼痛;肱骨外上髁伸肌群附着处压痛;肘关节活动正常。
3 Mills试验阳性。
 
治 疗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图10-3前臂伸肌总腱
1 腕关节制动,尤其是限制用力握拳伸腕动作是治疗和预防复发的基本原则。
2  压痛点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ml和2 % 利多卡因1~2ml的混合液,只要注射准确,均能取得极佳的近期效果。疗效是否巩固与能否限制腕关节致伤活动关系很大。
3  对不能间断训练的运动员,应适当减少运动量,并避免反手击球,同时在桡骨头下方伸肌上捆扎弹性保护带,以减少腱起点处的牵张应力。
4 非手术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,故少有需手术治疗者。对病程长,症状顽固者,可施行伸肌总肌腱起点剥离松解术或卡压神经血管束切除结扎术。
 
 
 
 
2.肩关节周围炎
泛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(含关节囊、滑液囊、肌肉、肌腱、腱鞘、韧带等)的无菌性炎症。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,又称“50肩”。女性多于男性,左侧多于右侧。近10年来发现本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倾向。肩关节周围炎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与肩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,肩部外伤或慢性劳损,肩部活动减少,局部寒冷刺激及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。颈椎病,心,肺,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,致肩部肌持续性痉挛,也是诱发肩周炎的病因之一。
临床表现
1 逐渐出现的肩部疼痛,与动作,姿势有明显关系。随病程延长,疼痛范围增大,并牵涉到上臂中段,同时伴肩关节活动受限。增大活动范围,则有剧烈锐痛发生。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,洗面和扣腰带,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。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,后期范围扩大,疼痛定位反而不清。
2 体检:三角肌有轻度萎缩,斜方肌痉挛。肩峰、喙突,肱二头肌长、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、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。肩关节以外展,外旋,后伸受限最明显,少数人内收,内旋亦受限,但前屈受限较少。
诊 断
1. 中年以上患者,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进行性加重。
2. 肩关节X光摄片排除其他骨性病变。
3. 本病须与颈椎病相鉴别。颈椎病虽有肩臂放射痛,但在肩臂往往无明显压痛点,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,肩部活动尚可。必要时可加摄颈椎X线片鉴别。
治 疗
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,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。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,即使自愈也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。主动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。活动以不引起剧痛为限,每日坚持。
2 理疗,针灸,适度的推拿按摩,可改善症状。
3 痛点局限时,可局部注射醋酸强地松龙,能明显缓解疼痛。
4 疼痛持续,夜间难以入睡时,可短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,并加以适量口服肌松弛剂。
 
就诊流程